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:整合市场,增强实力
2009年1月,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。虽然中国汽车业去年的全年产量增长由逾20%下降至5.2%,对行业造成冲击,但政府的刺激措施预计可为未来三年带来平均每年10%的增长。
这个增幅预计可以推动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,有望打破过去15年行业规模小及发展停滞的情况。虽然中国的汽车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七分之一,但其汽车零部件产值却仅占全球总产值的十二分之一。
全球及本地情况
由于大部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通常处于价值链相对较下游位置,合资汽车制造企业有机会购入更多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,并将制造工序转移至中国。例如2008年,本田(Honda)进一步将Jazz型号汽车本地化,该型号汽车于广州制造,采用本地零部件的比例由60%提高至90%。
中国企业也不断透过在全球各地进行收购的方式来拓展业务。在2009年,京西重工(BeijingWest Industrie)收购了破产的美国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公司(Delphi)的两个部门,而吉利汽车(Geely Auto)则收购了澳大利亚传导体制造商传动系统国际(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)。杭州的万向集团(Wanxiang Group)更收购了30多家跨国企业。由于许多企业面对财困,我们预期巿场上将可能出现更多同类收购活动。
但是,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比较分散。例如,在中国内地十大汽车零部件企业中,其中七家是外资企业,其余三家国内企业均为中国内地主要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商,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(FAW Group)、东风汽车集团(Dongfeng Motor)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(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)。
中国的主要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|
国家 |
厂房数目 |
上海汽车工业集团(SAIC) |
中国 |
40 |
现代汽车(Hyundai Mobis) |
南韩 |
6 |
伟世通(Visteon Corp) |
美国 |
29 |
美國江森自控(Johnson Controls) |
美国 |
14 |
东风汽車零部件(Dongfeng Parts & Components) |
中国 |
23 |
德尔福(Delphi Corp) |
美国 |
13 |
矢崎(Yazaki Co) |
日本 |
6 |
博世(Bosch) |
德国 |
9 |
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(Fawer) |
中国 |
35 |
日本电装(Denso Corp) |
日本 |
20 |
资料来源: ARA-JD Power China Automotive Component Outlook Report
中国企业正迅速提升技术及质量标准。在毕马威中国的访问里,一位在中国设有厂房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管理层预计,许多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可能会消失,但能够生存下来的零部件企业将会为全球同业构成竞争威胁。
应对经济危机
近几个月,中国政府推出了两项刺激措施以支持汽车制造业。2009年1月,中国政府将小型引擎汽车的销售税减半、补贴折换交易,并降低零售燃油价格。然後于3月投入人民币100亿元进行「新能源」汽车和改善汽车安全的研究,目的是加强批发巿场架构的重组。
政府同时重申希望行业尽快得到整合,令巿场上主导的企业集团集中于十家以下,不过仍未就此推出相关针对措施。
前景
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有望超越整体汽车行业,这部分是由于近年巿场集中在车辆装配上进行投资。逐步在技术链中向上提升将带动产业进一步增长。
中国的汽车售后巿场也将会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。即使中国的汽车维修业规模庞大,但零部件的销售额仅占汽车销售额的四分之一。随着车龄不断增长,中国内地对零部件需求的增长将比汽车销售增长还要快。
总括来说,即使全球经济不景气,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巿场的前景仍然相当明朗。
|